治痹用药心得温热类药祛邪止痛

北京看白癜风比较好的医院 https://m-mip.39.net/nk/mipso_4782734.html

导读:治疗痹症的药物很多,掌握每一味药物的特性是提高疗效的法门之一。今天就来学习李济仁和张舜华先生治疗痹症的用药心得。

文章推荐星级:

医生医学生:★★★★★

中医爱好者:★★★★★

非医伙伴们:★☆☆☆☆(遵医嘱,更重要)

李济仁、张舜华二先生对于痹病的治疗,常择以下药物组方遣用,每奏佳效。

兹取其要,并考诸药性,加以心得,以述二先生治痹之意旨。

01独活(附:羌活)

独活,又名独摇草,为伞形科植物重齿毛当归等的根及根茎。

性温,味辛、苦。功能祛风渗湿、散寒止痛。

《药品化义》说:“独活,能宣通气道,自顶至膝,以散肾经伏风,凡颈项难舒,臀腿疼痛,两足痿痹,不能动移,非此莫能效也。”

《本草正义》说:“独活气味雄烈,芳香四溢,故能宣通百脉,调和经络,通筋骨而利机关,凡寒湿邪之痹于肌肉、着于关节者,非利用此气雄味烈之品,不能直达于经脉骨节之间,故为风痹痿软诸大证必不可少之药。”

以独活为主组成的治痹方剂有《千金方》的独活寄生汤、独活酒等。

现代药理学研究证明,独活具有明显的镇痛、镇静、抗炎作用。独活寄生汤灌服对大鼠甲醛性脚肿有一定抑制作用,能使炎症减轻,肿胀消退加快。

有报道用绵毛独活制备之挥发油注射液肌注治疗各类软组织损伤例,显效率为76.5%,能使疼痛明显减轻,肿胀消退,功能恢复。

羌活,为伞形科植物羌活、宽叶羌活或川羌活的根及根茎,与独活功用相似而有异。

先生以为,羌活药力雄厚,比较峻猛,能直上巅顶、横行手臂,善治游风;独活药力稍缓,能通行胸腹、下达腰膝,善理伏风。

痹在上宜羌活,配桂枝、姜黄;痹在下宜独活,配牛膝、木瓜;上下俱病则羌、独同用。

痹初邪浅多用羌活,取其发散解表之力宏;痹久邪深多用独活,取其祛风除湿之力缓。

血虚之痹不用或少用羌活,以防其发散太多,耗伤气血,或伍以当归、地黄、鸡血藤等养血之品。

02麻黄

本品为麻黄科植物草麻黄、木贼麻黄或中麻黄的草质茎。

味辛、苦,性温。功能发表散寒、平喘利水。主用于寒湿型痹病。

《药性论》说:“麻黄……治身上毒风顽痹,皮肉不仁。”《日华子本草》说;“麻黄……通九窍,调血脉。”

以麻黄为主组成的治痹方剂有《金匮要略》的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三因极一病证方论》的麻黄左经汤等。

痹病初起,寒湿阻络,可冀麻黄一汗而解;但久痹、顽痹因气血亏耗则不宜大剂量应用麻黄,以防耗血散血。

先生对痹病疼痛甚者,常嘱病人用汤剂冲服九分散(乳香、没药、麻黄、马钱子),消肿、止痛效果明显。

03桂枝(附:肉桂)

本品为樟科植物肉桂的嫩枝。

性温,味辛、甘。功能发汗解肌、温经通脉。主治上肢痹病,尤以风寒、寒湿型为切当。

《长沙药解》曰:“桂枝,入肝家而行血分,走经络而达荣郁。善解风邪,最调木气。……舒筋脉之急挛,利关节之壅阻。入肝胆而散遏抑,极止痛楚,通经络而开痹涩,甚去湿寒。”

《药品化义》称桂枝“专行上部肩臂,能领药至痛处,以除肢节间痰凝血滞”。

现代药理学研究证明,桂枝有降温、解热作用。此作用系通过中枢及末梢神经而使皮肤血管扩张,调整血液循环,使血液流向体表,有利于散热与发汗,并能加强其他活血化瘀药的功效。

桂枝配刺猬皮、五加皮、地骨皮等可软皮行皮、活络化瘀,以治皮痹;配葛根、麻黄、马钱子、制乳香、制没药等能发表解肌、行瘀止痛,以治肌痹;

配川芎、地龙、水蛭、归身等可活血逐瘀、通脉解结,以治脉痹;配伸筋草、牛膝、木瓜、五加皮等能舒筋活络,以治筋痹;

配透骨草、寻骨风、川乌、威灵仙、独活等能逐寒祛湿,以治骨痹。

因其横行手臂,故为上肢痹病之引经药,常与片姜黄并用。

肉桂与桂枝的来源均是樟科植物肉桂,嫩枝为桂枝,干皮及桂皮为肉桂,但功用各有所长,一偏于发汗解肌,一偏于温阳逐寒;一偏于表,一偏于里。

肉桂香气浓烈醇厚,用熏洗法治疗痹病,欲其透达力专,肉桂较桂枝为上。

04防风

本品为伞形科植物防风的根。

味辛、甘,性温。功能发表祛风、胜湿止痛。

《长沙药解》称其能“行经络,逐湿淫,通关节,止疼痛,舒筋脉,伸急挛,治肢节,起瘫痪……”;《太平圣惠方》以防风散治疗白虎风,走转疼痛,两膝热肿;

《宣明论方》用防风汤治行痹,行走不定;《杂病源流犀烛》用防风天麻丸治白虎历节风。

现代药理学研究证明,防风具有解热、消炎、镇痛、抗病原微生物等多种作用。

痹病初起、风气胜者,关节游走性疼痛,常以防风配羌活、威灵仙、桂枝、天麻、川芎、葛根、麻黄等。一般用量为6~9克。

久痹血虚气弱者不宜用。

05威灵仙

本品为毛茛科植物威灵仙的根。

性温,味辛、咸。功能祛风除湿、通络止痛、消痰散积。其性走窜,无处不到。主用于风湿、痰湿型之痹病。

《药品化义》说:“灵仙,性猛急,盖走而不守,宣通十二经络。主治风、湿、痰壅滞经络中,致成痛风走注,骨节疼痛,或肿,或麻木。风胜者,患在上;湿胜者,患在下,二者郁遏之久,化为血热,血热为本,而痰则为标矣,以此疏通经络,则血滞痰阻,无不立豁。”

古已有用威灵仙一味治疗痹病者,如《太平圣惠方》的威灵仙散。

今人有用威灵仙注射液治疗肥大性脊椎炎和腰肌劳损者,穴位注射取肥大椎体旁的华佗夹脊穴,一般取2~4穴,每穴注射1毫升,每日或隔日1次。

据报道治疗脊柱肥大余例,有效率为83%~93.81%;治疗腰肌劳损32例,显效14例,有效18例。

还有用天南星0.25克,白芷、威灵仙各1克,制成浓度为62.5%的2毫升新方威灵仙注射液,肌肉注射,每日或隔日1次,每次4毫升,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

有报道用威灵仙叶作“冷灸”发泡法治疗鹤膝风。因此法和艾叶直接灸相似,但不用火燃,故定名为冷灸。

方法是釆取威灵仙叶(以嫩为佳)捣成泥状,再加入少量的红糖,捣融。如冬日无嫩叶,可在深秋时采来备用;或是将干黑的威灵仙叶用水泡透再捣烂,即可。

以患侧的内外膝眼为冷灸点,当局部有风行蚁动感后,在5分钟内必须除去“灸料”。

风湿盛者,威灵仙常配羌活、防风、苍术、秦艽;痰湿盛者,常配白芥子、制南星、云茯苓、晚蚕砂、九节菖蒲等。

威灵仙善走窜消克,故久痹虚羸、气血衰弱者用时宜慎。常用量为6?12克。

06五加皮

本品为五加科植物五加或无梗五加、刺五加、糙叶五加、轮伞五加等的根皮。

性温,味辛。功能祛风除湿、利水消肿、强筋壮骨。

《药性论》说:“五加皮……能破逐恶风血……主多年瘀血在皮肌,治痹湿内不足。”

《本草经疏》曰:“五加皮,观《本经》所主诸证,皆因风寒湿邪伤于(足少阴、厥阴)二经之故,而湿气尤为最也。……此药辛能散风,温能除寒,苦能燥湿,二脏得其气而诸证悉痹矣。”

以五加皮为主组成的治痹方剂有《奇效良方》治筋痹的五加皮酒等。

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无梗五加具有抗炎及镇痛、解热作用;刺五加能增强机体抵抗力,调节病理过程,使其趋于正常化。

先生体会,五加皮与木瓜,一偏于利湿行水,一偏于舒筋活络,两药合用有协同作用。特别是关节肿胀、屈伸不利者,在方剂中用五加皮15克、宣木瓜20克,消肿作用理想。

此外,五加皮“主多年瘀血在皮肌”,皮痹可用其以皮行皮,常与地骨皮、海桐皮、刺猬皮等同用。

07木瓜

本品为蔷薇科植物贴梗海棠的果实。

性温,味酸,入肝、肾二经。功能祛湿舒筋活络。主用于筋痹、骨痹之关节拘挛、筋脉拘急者。

《本草正》说:“木瓜,用此者用其酸敛,酸能走筋,敛能固脱,得木味之正,故尤专入肝,益筋走血。疗腰膝无力,脚气。引经所不可缺,气滞能和,气脱能固。”

木瓜随其配伍之不同可益肝补肾,亦可祛湿舒筋。

以木瓜为主组成的治痹方剂有《张氏医通》之木瓜散、《杨氏家藏方》之木瓜丸等。

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木瓜煎剂对小鼠蛋清性关节炎有消肿作用。

筋痹、骨痹以下肢为主者,无论其虚实均可酌用木瓜。

湿盛邪实者常配以五加皮、薏仁米、伸筋草、威灵仙、海风藤等;肝肾亏虚者常配以炒杜仲、怀牛膝、熟地黄、续断、桑寄生等。

木瓜入肝、肾二经,可作为筋痹、骨痹的引经药,一般用量为9~15克。

08苍术

苍术为菊科植物南苍术或北苍术等的根茎。

其味辛、苦,性温,能芳香化浊、祛风辟秽、燥湿健脾,常用于痹病之湿盛者。

以苍术为主组成的著名治痹方剂有《丹溪心法》的二妙散、《医学正传》的三妙散以及《丹溪治法心要》的上、中、下痛风方等。

《神农本草经》只有术,而不分苍术、白术。苍术、白术之分始于仲景。

《医学启源》说:“苍术,主治与白术同,若除上湿发汗,功最大,若补中焦除湿,力少。”《玉楸药解》曰:“白术守而不走,苍术走而不守,故白术善补,苍术善行。”

现代药理研究亦证明,二者所含成分和药理作用确有不同。

一般说来,苍术味苦,偏于燥湿,以治外湿为长;白术味甘,偏于健脾,以治内湿为善;内外湿邪并盛则苍、白术同用。

常用量为6~9克。

09透骨草

本品为大戟科植物地构叶或凤仙花科植物凤仙的全草。

味甘、辛,性温。功能祛风除湿、透骨舒筋、活络止痛。

《本草纲目》云:“治筋骨一切风湿疼痛挛缩,寒湿脚气。”

《本草纲目拾遗》载:“透骨草二两、穿山甲二两、防风二两、当归三两、白蒺藜四两、白芍三两、豨莶四两(去茎用叶,九蒸九晒)、海风藤二两、生地四两、广皮一两、甘草一两。以上为末,用猪板油一斤炼蜜为丸,梧子大,早晩各五钱,酒下。治风气疼痛,不拘远年近日。”

透骨草透达之力颇强,内服可透筋骨之伏邪外达,外洗可引诸药直达筋骨。

先生常用六草汤治疗筋骨痹。

处方为:透骨草、伸筋草、鹿衔草、老鹳草、豨莶草各30克,苍耳草25克,煎汤熏洗痛处,每天1次,每次半小时,每剂药可连用4次。

10伸筋草

伸筋草为石松科植物石松的带根全草。

性温,味苦、辛。功能祛风散寒、除湿消肿、舒筋活血。

凡筋脉拘急、关节肿痛、僵硬不舒、屈伸不利之筋痹、骨痹,无论何型,均可酌情用之。

湿热型常配土茯苓、薏米、土牛膝、川萆薢、汉防己、忍冬藤等;肝肾不足型常配熟地、山萸肉、鹿角胶、龟板胶、当归、白芍等;痰瘀互结型可配白芥子、淡竹沥、鲜姜汁、法半夏、炙南星、橘络、干地龙、桃仁、红花、乳香、没药等。

一般用量15~25克,也可用至50克。

11苍耳子

苍耳子为菊科苍耳属植物苍耳的果实。

性温,味辛、苦,有毒。功能散风止痛、除湿蠲痹。

《神农本草经》曰:“枲耳实……主风头寒痛,风湿周痹,四肢拘挛痛,去恶肉死肌。”

《本草正义》称:“苍耳子,温和疏达,流利关节,宣通脉络,遍及孔窍肌肤而不偏于燥烈,乃主治风、寒、湿三气痹著之最有力而驯良者。”

取其镇痛消肿之功,《杂病源流犀烛》以苍耳子为君组成定痛散;《食医心镜》用苍耳子三两,捣末,以水一升半,煎取七合,去滓呷,治疗风湿痹痛、四肢拘挛。

中国人民解放军医院用自制的苍耳子注射液治疗例慢性腰腿疼患者,有效率为89%,认为对扭伤和风湿痛疗效较好,对坐骨神经痛和肥大性腰椎炎的疗效较差。

苍耳子对关节肿胀疼痛之骨痹和肌肉酸胀疼痛之肌痹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一般汤剂用6~9克。

本品有毒,不宜久服或过量,年老体弱之人勿服。

12天仙藤(附:天仙子)

天仙藤,又名马兜铃藤、青木香藤,为马兜铃科植物马兜铃的茎叶。

功能行气止痛、活血化瘀。

《本草汇言》曰:“天仙藤,流气活血,治一切诸痛之药也。”

《本草求真》曰:“即其所治之理,亦不过因味苦主于疏泄,性温得以通活,故能活血通道而使水无不利,风无不除,血无不活,痛与肿均无不治故也。”

《仁斋直指方》创制天仙散治痰注臂痛,方为天仙藤、羌活、白术、白芷梢各三钱,片姜黄六钱,半夏(制)半两。上锉,每服三钱,姜五片煎服。间下千金五苓丸。

先生对筋痹、骨痹痰湿重、疼痛甚者,常加用天仙藤15克,有良好的止痛效果,可与其他藤类药如络石藤、忍冬藤、海风藤、鸡血藤、活血藤等配伍应用。

天仙子,为茄科植物莨菪的种子,与天仙藤名近实异。其主要成分为莨菪碱、阿托品及东莨菪碱,具有较强的镇静止痛作用。

《圣济总录》治风痹厥痛,用天仙子三钱(炒),大草乌头、甘草各半两,五灵脂一两为末,糊丸梧子大,以螺青为衣。每服十丸,男子菖蒲酒下,女子芫花汤下。

天仙子止痛作用迅速强大,肌痹、筋痹、骨痹以痛为主者均可酌情使用。

用法:天仙子0.9克、闹羊花0.6克研末,用汤剂送服,痛减即停药。因本品有毒,不可过剂,用时宜慎。

13乌头

乌头为毛茛科乌头属植物的块根,附子是其多年生宿根的子根。

其由四川栽培者名“川乌”,而各地野生者称为“草乌”。乌头具有祛寒逐湿散风、温经止痛之功,为治疗痹病的要药。

乌头与附子最早记载于《神农本草经》。

张仲景《伤寒论》、《金匮要略》中计有乌头、附子及其加减方54个,李时珍《本草纲目》附方中应用乌、附者已达个。足见历代医家运用乌、附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

云南、四川等地尚有以之作冬令温补剂食用者。

以乌头为主组成的治痹方剂颇多,有《本事方》的川乌粥、《丹溪心法》的龙虎丹、《太平圣惠方》的川乌贴剂等。

有报道用草乌注射液作肌肉注射,成人每次2毫升(含总生物碱2毫克),每日1次,治疗风湿性关节炎、腰痛、神经痛,总有效率为95%以上,大多于治疗6~10日后疼痛即见减轻,对重症风湿性关节炎,止痛效果尤为明显。

现代药理学研究证明,草乌与川乌作用基本相同,前者生物碱量达0.%,后者为0.%,均具有明显的镇痛和局麻作用。

乌头与秦艽配伍,其镇痛效力可互相增强。

先生体会,对以疼痛为主的痹病,不论其属寒属热,均可在基本方基础上加用乌头,止痛作用强大而迅速。常用剂量为3~9克。

即使热毒型痹病在大队清热解毒方药中配以乌头,去其性而存其用,亦并无助热之弊。

乌头具有较强毒性。因体质差异,其中毒剂量相差悬殊,并与药物的炮制和配伍关系很大。

已故老中医祝味菊素有“祝附子”之称,善用附子,最多用至90~克;也有报道将附片9克水煮汤3小时后连药渣服下而中毒者,这说明个体中毒差异很大。

敏感者小剂量即可中毒,耐受性强者使用大剂量亦无妨。

药理实验证明,草乌经甘草、黑豆法炮制后,毒性降低而不影响其镇痛效力。

甘草、蜂蜜对草乌有解毒作用,甘草、干姜与附子同煎也可减低附子的毒性。

因此,如法炮制、合理配伍可以有效地防止乌头中毒。

注:具体治疗与用药请遵医嘱!本文选摘自《李济仁、张舜华——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李梢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年6月。本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hizhuxianga.com/zxgz/3336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